8月25日,交通银行(下称“交行”)发布2023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达13.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3%。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460.39亿元,同比增长4.51%;截至6月末,集团不良率1.35%,与上年末持平。
当前,银行净息收窄、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出险、城投贷款质量等问题引发市场关注。针对上述问题,交行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期间,回答了第一财经记者的提问。
(资料图片)
息差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报告期末,交行净利息收益率1.31%,同比下降22BP。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的背景下,银行息差预计仍有下行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大行相比,交行净息差水平处于偏低水平。交行行长刘珺解释称,主要因为交行在网点布局和负债成本上与其他大行存在一定差异。此外,交行的国债和地方债投资占比较高,利息免税因素对交行净利润贡献较大,但并没有体现在净息差中。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如果还原国债、地方债的收入免税部分,交行的净息差实际是在1.53%左右,比去年提升了大约22BP。这个息差的变动趋势和同业一致。”刘珺称。
交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对记者称,交行资产端生息资产收益率3.64%,有所上升,但受LPR多次下调、持续让利实体经济以及存量贷款下降这几个政策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客户贷款收益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1BP达4.7%,不过,存放同业的收益率同比上升117BP,证券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12BP。
从负债来看,存款利率的上升从某种程度挤压了息差。期内,交行计息负债成本率2.45%,同比上升了25BP,存款继续呈现定期化和长期化的趋势,客户存款成本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1BP至2.35%。
短期而言,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偏弱,资产收益率下一步仍面临下行压力,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存款成本下降的幅度小于贷款端,银行业息差仍面临下行压力。
房地产业资产质量管控是重点
房地产走向备受关注。半年报显示,住房贷款在交行的个人贷款中占比19.2%,相较去年末的20.74%,下降1.54个百分点。同时,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占比也从去年末的7.13%降至今年6月末的6.5%。
截至6月末,交行对公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71.72亿,不良贷款率3.39%,比上年末上升0.59个百分点。“由于房地产行业整体流动性紧张,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的问题改善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资产质量管控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刘建军表示。
对于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房企,交行方面表示,碧桂园在该行的业务余额非常小,项目贷款正常;远洋集团在交行的业务余额占比非常小,涉及房地产板块和数据物流板块大多数还本付息正常。除个别房地产项目出现问题以外,总体资产质量可控。
对于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和房贷的政策,交行方面表示,将保障优质房企和优质项目融资需求,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交通银行业务总监(公司与机构业务)王文进对记者称,交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坚持因城、因户施策,分层分类管理的原则,按照客户、区位、业态、成本、回报等五要素,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企坚持统一的评估准入标准。重点支持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的优质房企;区位上重点支持一二线及三大都市圈重点城市中心及副中心,人口相对密集,规划较为清晰,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业态上,重点支持刚性及改善性住宅开发项目,加大租赁住房,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贷款支持力度。
此外,交行也表示,将积极跟进国家在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扩大保障性租赁性住房供给。
关注城投贷款质量
近期,中国经济数据偏弱、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下降,银行的城投债资产质量、利率走势等被市场关注。
野村的研究显示,2020年,房地产行业为地方政府贡献了38.0%的收入,其中7.2%来自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30.8%来自土地销售收入。由于2022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这一比例降至30.8%,主要是因为土地销售收入萎缩,占比降至23.9%。
对此,刘建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背景下,确实有部分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主体出现风险,但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城投贷款和地方政府相关贷款没有出现明显的资产质量漏洞。
他表示,交行的城投贷款投放主要集中于稳经济政策重点支持的基建领域,未来将继续支持国家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建设。
“交行始终保持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我们在策略上主要是优选高层级、强财力、债务可控的地区,选择公司治理比较规范、经营财务稳健的主体,合理审慎的确定业务期限,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