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落魄了,大不如前了,但起码的腔调还是要有的,这是沪上老派体面人的做法。这是从摩登时代(" 魔都 " 称号亦是由此而来)就传承下来,刻在 DNA 里的讲究。可在中超,上港球员蔡慧康却连续犯错,用灾难级的表现和发言针对本队球迷,把这份体面全给毁了。我们相信,即便是脾气比蔡慧康大 N 倍的范志毅,也绝不会犯这样错误,因为他有着沪上 " 老克勒 " 的骄傲。
撰文 | 于睿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丨冯小
" 兄弟们去世纪公园应聘教练啊!" 在上海海港 1-3 不敌河南队,吃到一周内第二场败仗的这个晚上,恨铁不成钢的球迷在某体育社区的球队专区中这样吐槽。
同为上海中老年群体噶塞胡(沪语中聊天,闲谈之意)的圣地,浦西的人民公园开设有历史和传统悠久的 " 相亲角 ",但似乎未听说浦东的世纪公园以摆摊子招工而闻名?原来,还要感谢蔡慧康。" 被喊下课,那只好期待你拿着战术板来世纪公园应聘了。"
接连两次灾难性公关,蔡慧康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段话摘自上海海港队几天前主场 2-3 不敌泰国巴吞联,无缘亚冠正赛的那个夜晚,蔡慧康发的朋友圈。这个根正苗红的海港元老,再踢不了几年就要实现 " 一人一城 " 神话的 34 岁上海大块头,操着阴阳怪气的口吻,刀刀直戳那些因为不满球队表现(当然,捎带着也会不满当值主帅判罚)而转过身去、背对看台的海港球迷们。
蔡慧康朋友圈 " 修灯泡 " 的梗,犯了众怒了。
这段致命的朋友圈吐槽中,比 " 世纪公园 " 流传更广的网梗,是 " 修灯泡 "。蔡慧康声称,儿子问他这一幕的含义时,他解释说 " 他们可能在查上面哪个灯泡坏了 ",还强调说,这是一句 " 白色谎言 "。
朋友圈截图一公开,遭遇背刺的海港球迷群体瞬间炸开了锅。8 月 22 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佳节,上海夜间下着不小的雨,他们依旧兴致勃勃、携家带口地奔向离市区并不算近的浦东足球场(相较于原先的八万人体育场,以及申花的虹口主场来说,真远)。吃了一肚子怨气,还要深更半夜搭 14 号线回去也就算了,到头来还被自家核心如此羞辱式地造梗,侬撒意思?
此梗已经发酵,已有球迷自制周边反戈一击。
一点也不 " 模子 ",一点也没 " 腔调 ",球迷出离的愤怒迅速就超越了输球本身。球队显然还是想平息事端,大事化小的,不然也不会专门派风口浪尖的蔡慧康在这轮中超联赛赛前参加发布会。可事实证明,场子又被他给砸了。没有等来哪怕是一句像模像样的道歉,反倒是火上浇油地添上了两句:" 当时我还是很激动,很愤怒,我想向全国球迷道歉 "" 我的不当言论和不当言论。全国各地的球迷都在为这个悲伤的日子增添色彩 "。
乃么好了。(除海港球迷外的)全国球迷,以及海港球迷本身,谁也领会和消化不了蔡慧康的立场和态度。此处疑似还是有梗的—— 2010 年上海成为世博会的东道主,彼时的上海领导们主打一个 " 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 " 的口号。当年 20 出头、青春大好的小蔡,怕是没想到人到中年的某一天,还有给全国球迷道歉的机会。
事已至此,似乎除了暗搓搓地赢球并把面子挣回来之外,没有其他的化解之法了,路都被自己堵死了。其实这时候,我倒挺建议他深入 " 敌营 ",和本赛季境遇更加不如意的吴金贵指导学习学习的。一样是遭遇了自家球迷的嘘声乃至倒戈,人家就挑着 3-0 拿下软柿子深圳队的机会,携一众队员来到场边给 " 蓝魔 " 群体们道歉。抄起大喇叭,态度真诚,言辞恳切,头势清爽——虽说几乎一句有实质意义的都没听见,但人家态度摆着。伸手不打笑脸人,虽然金贵笑不起来。
李秋平、吴金贵是上海 " 老克勒 " 的模样,头发打理得一丝不乱,言谈举止温文尔雅。
即便落魄了,大不如前了,但起码的腔调还是要有的,这是沪上老派体面人的做法。举个例子,你要在上海打车看到 50 岁往上、本地爷叔在开差头(沪语中开出租之意),那标准的模样应该是工作服一穿,白手套一戴,等客人时哪怕几分钟的空闲,也会拿出小镜子小梳子来,把头发理得油光水滑、一根不乱。这是从摩登时代(" 魔都 " 称号亦是由此而来)就传承下来,刻在 DNA 里的讲究。你再回想下吴金贵、李秋平、沈富麟,出生在 1960 年前后上海 " 三大球 " 的代表性教练,赢球输球,是不是都是这副模样和仪态?
但在竞技赛场上,承认失败这件事实在太微妙了,尤其是对于血气方刚的运动员来说。如果说蔡慧康第一条朋友圈还是因为太过上头,那之后发布会的 " 向全国球迷道歉 ",那就堪称灾难式救场了。上港集团偌大一个国企,居然也没有媒体和公关部门指导一下吗?球迷毕竟也是衣食父母,蔡慧康若觉得没有 " 哄 " 的必要,大可缄默就行了,或者像吴指导那样赢了球再来找补?但千不该万不该," 修灯泡 " 这样的烂梗已经流传出去了,而且还是出自全队为数不多的,出生成长在上海的本地球员口中。
我们稍微超脱一下体育,往大的文化、精神层面说,解决此类困境的 " 上海办法 " 应该是怎样的?熟悉上海上世纪历史(尤其是民国历史)的朋友,应该对 " 乃伊组特 " 这样不动声色的狠话不会陌生。这描绘的是当时上海滩上几个头部黑帮集团大佬办事儿的风格——哪怕是遭到了羞辱,你绝对不会看到他们亲自下场对线,而是文质彬彬、轻声细语做一个手势,让自己的团队把敌对集团干掉。灰飞烟灭,深藏功与名。总结起来八个字——不说狠话,不办软事。
当然,在这个语境下,所谓的敌对方当然不是说球迷,而是蔡慧康们本应该在场上拿下的每一个对手。
更何况,谁是嫉恶如仇般真的要骂你呢?上海球迷的怨气,大抵也都像是 " 戆 "" 十三 " 这样并无特别针对性的口头语,说过就算,仇不隔夜,一致对外,一致向前。90 年代最辉煌的那段日子,徐根宝不也被骂过 " 草包 " 吗?外人眼中上海人的 " 斤斤计较 ",更多时候并非用于内耗,而是为自己利益的争取。
从上面说的几位沪上老帅代表的 " 老克勒 " 一代,到范志毅这代出生在 1970 年前后的上海球员——那个年代 " 上海小宁 " 与球队之间(当然,那时候顶级联赛里只有申花)的血脉联系,在如今的时代环境下怕是很难找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球迷和球员之间没有严重的龃龉。范志毅自己就在一档节目中回忆说:"(踢得)臭的时候你也知道,虹口足球场全部是骂,‘徐根宝草包’,‘范志毅 XX ’。(我对球迷说)要看看,不要看,你可以看电视剧。"
徐根宝和范志毅脾气也都很火爆,但决不会站到球迷的对立面。
要说脾气臭,徐根宝、范志毅,哪个不比如今的蔡慧康们火爆?但经常对着裁判、媒体、对手乃至足协官员毫不留情面的 " 范大将军 ",面对直播时要被消音的侮辱语汇,最耿直的回应也无非就是上面这句了。一方面,彰显了自己的立场和脾气,毕竟成绩说到底是球员踢出来的;一方面,非但体现了 " 少看球,少生气 " 的关怀,还给了球迷看球之外的选项——那个年代,的确是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电视剧的黄金期。
以至于到后来,他那段值得全文背诵的经典输出中,哪怕是最打中国男足脸的那句 " 脸都不要了 ",你也听不出丝毫的阴阳怪气,瞧不见任何的龇牙咧嘴——我就是这么想的,我也这么说了,陈述了一个谁都不愿意说的事实而已。
也同样套用那段话,我基本能想见,如果范志毅遇上蔡慧康式的情景,他大概会在赛后奔向场边那条 " 不狂不放不申花 " 的蓝色标语,然后双手做拜佛状:" 好了背过身就背过身吧。侬覅骂三骂(沪语中你们不要骂人之意),我就谢天谢地了!"
" 谢天谢地了!"
铁汉柔情,甚至带着些无厘头式的自嘲。估计背过身去的球迷,已经在暗暗忍不住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