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我是从充话费送的,幸好我不是从垃圾桶捡来的,太脏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爸爸妈妈相亲相爱,然后就有了我。”
“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来的。”
......
日前,在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农民城社区,一堂名为“我的身体我做主”的性教育主题公益课程在这里开课。面对社工老师关于“我从哪里来”的提问,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令人忍俊不禁。性教育的缺失和错位问题正显现出来。
据了解,虽然国家已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支持性教育的普及和开展,但儿童性教育的具体实施依然存在不受重视的现象。2021年1月,在团芜湖市委的支持指导下,芜湖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芜湖市“鸠兹平安护航团”,孵化实施“童成课堂”儿童性教育启蒙项目。自项目启动以来,针对拆迁安置社区(马塘街道洪桥社区)771名0-12周岁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多样化的性别平等活动,普及儿童性教育知识、预防儿童性侵害。2022年6月,在团芜湖市委和芜湖市民政局的支持下,项目通过面向儿童、家长、学校、社会多个层面,探索实施儿童性教育种子讲师培育计划,不断加强社会倡导,多方面联合发力,探索推动儿童性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累计服务2600人次。
“我们对芜湖市弋江区马塘小学三年级110名学生开展了关于儿童性教育基础知识的问卷调查,但正确率仅43%。大部分学校很少配备儿童性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们掌握的性教育知识也比较有限,学生们很难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全面系统的性教育知识。虽然大多数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都非常重视,但在性教育这块还是羞于启齿、避而不谈。”项目负责人陆芳芳坦言道,“大多数家长们在孩子幼时含糊其辞,却又存在指望孩子长大自然而然就懂了的侥幸心态。虽然已经有部分家长意识到了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教什么、怎么教还是非常迷茫无助的。”
童成课堂项目以“性教育系统”为框架,针对性别认知偏差、性别刻板印象、性教育资源不匹配等问题,通过系统化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改善儿童,家庭,学校、社会对性教育的认知,促进儿童性教育的健康发展。在“童成课堂”上,社工们设置了互动问答、游戏体验、动画视频等形式多样的课程环节,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学会正视自己的身体,了解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在遭遇侵犯时如何应对与求助等。同时,面向家长搭建儿童性教育咨询支持平台,提供实时咨询服务,畅通家长的咨询与学习渠道。通过亲子绘本阅读等家长擅长和儿童喜欢的性教育形式,促进家庭性教育的实施开展。
“我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课堂上,10岁的雨凡(化名)一脸认真地说道:“我是由爸爸身体里面的一颗精子和妈妈身体里面的一个卵子结合,变成了受精卵,在妈妈的子宫里面长了280天,然后我就出来了!”听到孩子没有偏见、自然地说出性相关的词汇,家长由衷地鼓掌夸赞,社工们更加坚定了推进系统化性教育进程的信念。
2023年2月24日,一场名为“共呵护、同成长”生理健康教育进校园的活动走进了芜湖市环城南路幼儿园。与其他“童成课堂”项目活动不同的是,这场活动参与的主体是该幼儿园的教师和保育员。“我们希望通过教师培训,让教师们可以更科学地将性教育相关知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推动儿童性教育普及进程。”陆芳芳介绍道。
“自‘童成课堂’儿童性教育启蒙项目开展后,通过前后数据对比,参与项目的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与家长的性教育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团芜湖市委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阳光的性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是关于爱和生命的教育。我从哪儿来,男孩女孩身体的结构为什么不一样,孩子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共同回答。”
通讯员 龚茜 本网记者 程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