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抓实落细全员导师制,构建育人新样态

时间:2023-08-20 17:45:24    来源:红网


(资料图)

□葛昌明

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中小学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名学生匹配,为学生发展提供全面指导、为家庭教育提供协同指导,努力实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育人新样态。《方案》明确规定,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每位导师指导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15名。对具有特定发展需求的学生,可以由其导师联动其他教师共同提供指导。

推行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教师从“教师”转为“导师”,由“育分”到“育人”。这一跨度看似微妙,实则指向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和全面育人根本抓手。

全员导师制,是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点。作为一项新的育人模式,全员导师制穿插进了当前学校管理当中教学、德育、管理、班主任、心理健康等环节,可以说集合了学校多项工作的核心要素。全员导师制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核心理念,调动学校全员力量,发挥全体教师作用,让每一位教师都认识上明晰,责任上明确,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本原回归。这对实现学校精细、有效、高效、优质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实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所需。

全员导师制,是提升教师整体育人能力的特殊途径。以往,中小学育人活动的主力军在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仅停留在教学过程,参与班级事务、学生育人活动较少,没有与班主任很好地形成育人合力。教师人人是导师,拓宽了育人的主体,让学科教师参与到育人过程中,不仅改变班主任单一的育人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提升教师全员育人意识和能力。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显然,全员导师制,旨在唤醒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全员导师制,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源泉。教育者的责任是让每一位孩子的生命价值得到焕发。学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必须要坚持因材施教。全员导师制就在于挖掘每一名教师的优势,捕捉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使教师和学生精准匹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落实五育并举政策要求,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成长向导,真正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长线式的陪伴关怀,开展个性化的学生发展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以积极健康的姿态迎接成长。

全员导师制,是优化家校协同关系的和谐桥梁。全员导师制的实施,在于协同各方面育人主体的力量,打通各个育人环节,形成育人合力,从而克服育人中存在的盲点、断点和脱节问题。导师真正发挥联动作用,将大大助力家校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导师通过家访,面对面和家长沟通,适时向家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利于缓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焦虑情绪,助力家长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形成育人合力,打造“家校社”协同合作的学生健康成长守护网。

当然,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并非新鲜事物。之前,就有许多地方和学校也有不同程度的实践。推行全员导师制,理当注重把“导”和“育”落实落细,通过专业指导和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完善保障制度,加强激励措施,增强师生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愿望与动力。避免出现强行结对、纸面帮扶等一些形式上“全员导师制”的出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