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新增装机和大量的退役组件,正成为我国风电、光伏产业的一体两面。
8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集中式风电场、光伏发电站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基本建立,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风电、光伏设备全流程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基本成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更加健全,资源循环利用能力与退役规模有效匹配,标准规范更加完善,风电、光伏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
(资料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财通证券研究所、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杨靖制图、视觉中国图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卫权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相比于光伏组件,退役风机的回收问题更为紧迫。他进一步解释道,风电机组叶片的寿命一般为20~25年,我国从200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地推进风电发展,这意味着将有大量的风电机组叶片面临退役。而按照光伏组件寿命计算,约到2030年我国才开始有规模组件报废量。
光伏电站尚未大规模退役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2中国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报告》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国将迎来第一批大规模退役风电机组,届时运行时长超过20年的老旧风电场规模将超过120万千瓦。到“十五五”末期,年退役风机规模将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2030~2040年间,累计退役风机规模将达到2.5亿千瓦。
对于光伏组件,零碳研究院阶段性预测,截至2030年达到140万吨、产值规模达到130亿元,截至2040年2000万吨、产值规模1500亿元。
王卫权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际上光伏电站大规模退役的时间还没到”。
“市面上出现光伏退役潮提前到来观点的原因,是来自于提前退役的光伏组件。我国早期建设的光伏电站技术不成熟、产量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光伏组件达不到退役期就提前被淘汰,更换成高效组件,提高经济性”。王卫权说。
目前,中国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风机、光伏回收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对环境也会造成直接影响。
王卫权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第一,影响土地,比如植被的生长。风电、光伏发电需要大量土地,所以风机、光伏拆解以后,需要把原来的土地恢复。第二,拆解、回收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比如风机中的机油、润滑油等,如果不注意落入土壤,会对土壤产生污染;光伏组件含重金属,逐渐渗漏至土壤中,进而会对地下水、植被、动物造成危害和污染。并且焚烧处理中也会产生大量粉尘、有毒气体,影响人的呼吸系统。第三,填埋丢弃的风电光伏退役设备,会占用大量土地,这也属于环境污染行为。”
缺少规范的责任划分政策
市场前景光明、减碳目标迫切,风机、光伏组件回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商业模式的不成熟,让组件回收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副秘书长刘莉敏,在对光伏行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回收一块标准尺寸的组件总收益是56元,但是成本是75元,回收一块就赔19元。
谈及影响设备制造企业主动提供回收服务积极性因素时,王卫权也认为,商业模式不成熟,是影响因素之一,“没钱可赚,企业的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另外,除了还存在技术瓶颈,更重要的原因是,产业链相关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划分清楚。到底是风电场、光伏电站的业主负责回收?还是设备制造商回收?还是其他角色(负责)?”王卫权说。
我国有完善的针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政策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但尚未将废弃光伏组件纳入其中。
所谓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是指生产者应承担的责任不仅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而且还要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废弃后的回收和处置。
“业内或者部分专家,希望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也放在风电、光伏领域。”王卫权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一制度若要尝试,会涉及很多问题。风电、光伏属于新兴产业,不论风电厂、生产制造企业,还是风机、光伏领域,产业链相关方其实并没有预留回收所需资金”。
“像风机生产商,它算账考虑到了维修成本、净利润等;电站投资企业考虑一度电能赚多少钱,需要投多少钱,20年内能赚多少钱,但它们都没想到,20年以后还要再投一笔钱,用来回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