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他们竟然都在越秀参加“高考”!
一年一度的的高考堪比史诗级大片
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资料图】
单是“花式送考”就赚足了眼球
而在古代,也有“高考”
他们在哪里考呢?是否也会图好意头呢?
在300年前
广东考生就在位于越秀的广东贡院“高考”
他们在这里,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如今还保留着与贡院科举相关的地名
如“步蟾坊”“丹桂里”“洪桥街(原黉桥街)”
也流露着古人图好意头的痕迹~
今天
就来感受一下古代考生的考场
▼
▼
▼
宋代以前
广东科举考试还没有固定场所
大多会在佛寺举行;
直至宋代
广东兴建贡院,科举中的省级考试——
乡试逐渐有了固定场地
清末广东贡院主题明信片 广东省博物馆供图
今广东贡院中的明远楼
历史上,广东贡院曾多次迁址——
明代时设在越秀山西竺寺故址
后在战火中毁坏;
清顺治年间,设在光孝寺等地举办;
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广东巡抚李士桢在城南东南隅承恩里
(今越秀区文明路)重建广东贡院
广东乡试终于再度有了固定的考场
清光绪五年(1879)《广州府志》贡院图
重建范围包括今广东省博物馆旧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明路总馆东部和
广东实验中学等地
而后又经历了多次扩建、改造
兴盛时期,广东贡院与顺天贡院、
江南贡院和河南贡院并称为“清末四大贡院”
别看今天我们有“花式送考”图好意头
当时与广东贡院相关的地名也寓意很深
例如步蟾坊、丹桂里,寓意着“蟾宫折桂”
古人的“高考”同样也不轻松
当时广东贡院虽有90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
但每个考生所在的空间却十分狭小
如我们在影视剧中所见
考场会划分一个个单间,即号舍
起初,广东贡院有5000多个号舍
大体上深四尺、宽三尺、高约六尺
面积约1.3平方米
“末代探花”商衍鎏回忆称“举手可以及檐”
龙门北侧与号舍历史照片
每间号舍有两块木板
用作书桌和凳子,睡觉时可拼成简易床;
号舍没有门
若下雨,只能自己铺上油布;
如果不幸被分到靠近茅舍的位置
也只能忍着臭气作答
后来,广东贡院经历了扩建、改造
清道光元年(1821年)
号舍增加至7600余间
每间面积增大,厕所也得以整修;
直至清同治六年(1867年)
号舍已增加至11700余间
规模宏达,成为“清末四大贡院”之一
清光绪五年(1879)《广州府志》贡院图
古代“高考”也要防范作弊
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考生也要“安检”
考官会检查所带的考试用品、衣物、食物
其次,监考也很严格
东西两侧号舍之间有一座明远楼
巡查主考官就在这里巡视;
另外,号舍的四角还有鼓楼和望楼
考官就站在上面视察情况,一览无余
贡院外的围墙还铺满了荆棘
攀墙也无从下手
和今天的高考一样
古代科举考试也持续数天
考完之后,就等放榜了
那么放榜去哪儿看?就在龙虎墙
龙虎墙
龙虎墙即放榜墙
因放榜多在九月的寅日或辰日
寅属虎、辰属龙故名
它原为贡院西界墙的一部分
如今是一面约30米、高约4米的青砖墙
位于德政中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西门边
2005年被列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
在兴建新学的时代大背景下
广东贡院被先后改建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
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广东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成为广东近代教育变革的缩影
在这一过程中
钟楼、东堂、西堂等新式建筑先后建起
贡院建筑则大多被拆毁
唯有明远楼岿然独立
每逢春天
一片鲜红的木棉花下
明远楼更显高雅壮丽
1978年,明远楼被重新核定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被辟为
“广东贡院历史陈列馆”面向公众开放
去年,明远楼闭馆修缮
直至今年1月修缮完成,重新开放
图源:广州鲁迅纪念馆
悠久的高考历史
让我们对广州这座城市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高考在即
预祝各位考生2023年高考大顺!
来源:越秀区融媒体中心、广州越秀发布、广州日报、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