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可以看透人心?学心理学能够预测未来?这统统都是误会。你知道吗?真实的心理学是三类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交叉、集中一种院校(师范院校)、拥有四个就业关键词(深造、体制、市场、咨询)的专业。
(资料图)
一、学科心理学专业,在我国的大学本科专业体系中,属于理学学科门类的心理学类,学制四年。按照目录看,心理学应该算是一个理学专业,属于自然科学领域。
但是,由于心理学在社会、教育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所以它又有着社会科学的属性。除此之外,心理学脱胎于哲学,所以它的血液中还流淌着思维科学的基因。
心理学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学习难度比较低的文科专业,这种认识与现实不符。心理学课程中有必不可少的认知神经科学和统计测量的内容,要学习高等数学,所以反而是数理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具体来说,本科阶段的心理学专业,主要学习基础、应用、技术三类课程。
基础方面的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解剖生理学等等;应用方面的课程,包括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技术方面的课程,包括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等等。由此可见,心理学与算命和读心几乎没有任何的关系。
破除误会,真实的心理学是什么样子?一句话总结:它不关心某一个人具体的想法,也不教你如何预测未来,它研究的是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
二、院校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在A档的学校共有五所,除北京大学之外,其他四所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都属于师范类院校。B档的16所院校,仅有四所不是师范院校。
在以上21所院校中,华南师范大学(双一流、211)、西南大学(双一流、211)、天津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这六所院校都是四非院校)的性价比比较高。
心理学专业在我国的发展一波三折,上个世纪曾经几乎绝迹,此后在80年代才开始复建。由于彼时心理学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所以目前的心理学专业也大多开设在师范院校。在选择院校的时候,除了要认真考虑院校的层次和学科的强弱之外,还要考虑地域的因素。
相对发达的城市,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强大,硬件投入比较完备,未来的就业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
三、就业上文提到过,心理学专业的“交叉”属性很明显,凡是此类专业都有共同的特点:涉猎范围太广,本科所学甚浅,所以拿着本科学历去找工作,必然难以找到优质岗位。本科毕业去深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心理学专业同学的共同选择。
在选择深造院校时,除了要注重院校层次、专业实力和城市发达程度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导师的研究领域。由于本科毕业继续深造,在学生的毕业去向中也算是“就业”的一部分,所以我把“深造”当做就业的第一个关键词来分析。
就业的第二个关键词,是“体制”。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很多就业方向,都指向体制内,包括中小学心理教师、大学心理学老师、公务员等等。考公自不必提,这里着重说说前两种就业方向。
中小学的心理教师,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咨询问题,更偏向实务,有时候需要兼任学校其他的工作。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非常适合从事这份工作。
大学的心理学老师,精力主要花在教授心理学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一般不需要兼任其他的“非专业工作”。大学老师对学历的要求非常高,博士毕业已经成了最低门槛,有过硬的成果和名校背景,才有资格进入高层次院校。与脑科学相关的研究方向,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就业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咨询”。在很多人眼里,心理咨询是一个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职业选择,聊聊天就有经济收益,非常适合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做。现实情况是,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收益平平、变现周期长、需要长期学习的职业。
根据壹心理的《2021年度中国心理咨询师人群调研》的相关数据,48.74%的心理咨询师年收入低于5万元,仅有9.56%的心理咨询师年收入超过30万元;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有84.17%是女性;60.16%的咨询者支付咨询费的总额度低于10000元;从业初期,绝大多数咨询师的客源不足,在学习上投入越多的咨询师,收入水平越高。
就业的第四个关键词,是“市场”。在体制外的就业市场中,同样有很多就业岗位等待着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探索。
从各大院校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报告可以看出,超过50%的毕业生会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超过30%的毕业生会从事行政和销售相关的工作。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将有越来越多的市场研究、客户分析、产品设计类的岗位向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敞开大门。
综上所述,心理学专业综合了思维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并不是一个文科专业。开设心理学专业的院校,以师范院校为主,这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就业方向相关。心理学专业的就业路径不少,但平均薪酬水平并不高。有较好的数理功底,对心理学有巨大兴趣的学生,适合选择这个专业。
以上的讲解是否破除了你对心理学专业的误解?你是否愿意选择心理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来评论区畅所欲言吧。
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看更多教育观点。